首頁

清明連假前,花蓮豐濱陸地上發生規模七.二強震,太魯閣峽谷頓時天崩地裂,直落立霧溪谷的千仞石壁,重創閣口到綠水間十一公里道路。(攝影/白舒華) 花蓮大地震 超過一千四百次有感餘震幾時了,中橫破碎復原路迢迢。(攝影/安培淂) 解密花蓮地震 非親非故,這嬤孫倆在閒置的小學校園相遇。(攝影/安培淂) 台版共生 泰國清萊府茶房村光復中學校,簡陋的校舍裡傳來學子的朗朗書聲。(攝影/劉子正) 情牽泰北 在曾經是一片鳳梨園的密章翠峰茶園,春茶採摘正緊鑼密鼓進行著。(攝影/潘美玲) 泰北茶 有著渾圓大眼的爪哇懶猴,被非法收養、交易頻繁,為了讓懶猴重返森林,過程得花費比獵捕更大的成本。(攝影/Garry Lotulung) 爪哇懶猴 朗德村居民們正忘情地跳著有氧舞蹈。這些特定的舞蹈動作、運動項目都是由社區中心針對阿茲海默症患者所量身設計。(攝影/Markel Redondo/Panos Pictures) 阿茲海默症 這座隱身於高雄新興區的都市農園「逍遙園」,如今恍若「時空座標」見證了高雄城市的演變和發展。(攝影/鄭映航) 擦亮空間記憶 中研院團隊規畫於今年進行黑潮發電機實海測試,寄託研究團隊的期待。(圖片/國家海洋研究院) 海洋能源

地震後,中橫公路東段立刻斷電斷訊,從天祥到西寶八公里,沿路都是這樣滿地破碎的景象,太魯閣峽谷美景化為黃沙淚,從千呎高流入峽谷立霧溪畔。《經典》獲得第一手現場影像,怵目驚心。沒了遊客,留守天祥、布洛灣等處的飯店員工、農場居民數十人,度過如孤島棄兒般的數週,迄今閣口到天祥邊坡土石仍不時滑落,交通管制中,太魯閣國家公園無限期封園。

建於一九二五年的林懋陽故居(一德洋樓),融合了閩日洋三種建築語彙,更融入了部分戰後的眷村建築,總共匯集了二〇年代、三〇年代、五〇年代等多個時代的建築,形成了獨特的風格。這些歷史建築過去大都被隱蔽在城市角落,歷經搶救保存活化再利用的過程,為城市留下獨一無二的歷史與人物故事。

當期文章

【經典別冊】《經典》The One 


《經典》於一九九八年八月創刊,創刊時,證嚴法師期許《經典》能「為時代作見證,為人類寫歷史」。十週年,《經典》揭橥「發現、探索、人文、關懷」為四大報導主旨。至今屆滿二十五年,三百期的雜誌,累積逾二千五百萬文字、近四萬張攝影作品及無數的插畫、圖表和背後無數人的心血。在不同於坊間媒體講求短、快、輕、薄的內容報導,《經典》反而一貫堅持耗時、深入、長篇與分量。不譁眾取寵,只堅信社會裡始終存在愛知樂智的力量;《經典》二十五週年的歲月,證明一路走來的始終堅持是對的。

【探索系列】照見想想 


作者不僅是位攝影師、文字工作者,更是敏銳的觀察家。他透過書中文字和攝影作品,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段難忘的旅程。經由生態觀察、醫療志願服務和人文探索等諸多面向,向讀者展示了南極、緬甸、青康藏高原、長江、黃河及湄公河等地自然美景的獨特風貌和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。這本融合生態、人文、地誌和攝影藝術的圖文書,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驚喜和啟發的旅程,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美麗而多樣的世界。

【人文系列】真心成藝 幸福加溫:

梁玉燕與樸實藝術


作者自喻所畫是「耕一畝親情良田,譜一曲手足之歌」。擅寫書法的友人鄭麗麗則從梁玉燕的畫作中,聯想到美國家傳戶曉的民俗畫家諾曼.洛克威爾(Norman Rockwell)對一般民眾所嚮往的平安溫馨日常生活的啟示。

【人文系列】源本愛利:

林本源與李阿利


一杯茶,飄香萬里;一念善,福及世間。 他們出身藥商與茶商世家,年少加入童軍,利己、利人、利社會,壯年加入慈濟,歡喜付出、愛利天下……。

最新消息

額爾濟斯河是中國境內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。(攝影/黃效文) 額爾濟斯河 額爾濟斯河是中國境內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。(攝影/黃效文) 近年國內民眾對食品安全愈發重視,有機商店林立,有機種植面積卻不見增長。台灣的有機農業,遇到了什麼難以突破的天花板?(攝影/劉子正) 台灣的有機農業 近年國內民眾對食品安全愈發重視,有機商店林立,有機種植面積卻不見增長。台灣的有機農業,遇到了什麼難以突破的天花板?(攝影/劉子正) 請神將 阿裕師對於神將工藝的專注與熱情 阿裕師對於神將工藝的專注與熱情,來自於從小學習「請神將」的過程中,處處「馬虎不得」的態度,讓神將在增添熱鬧的表演性質之外,更能具體展現人對於神的崇敬精神。(攝影/安培淂)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,魚苗點點,生機盎然。(攝影/李明忠)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,魚苗點點,生機盎然。(攝影/李明忠) 授粉成功的茶樹上結出幼果,新品種打造出台茶的祕密武器。(攝影/顏松柏) 授粉成功的茶樹上結出幼果 授粉成功的茶樹上結出幼果,新品種打造出台茶的祕密武器。(攝影/顏松柏) 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,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,標示著鐵路新紀元。(攝影/劉子正) 鯉魚潭拱橋 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,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,標示著鐵路新紀元。(攝影/劉子正) 尋訪蘭花文化之旅 「蘭花熱」席捲全世界已兩百多年,台灣更素稱「蘭花王國」。從蘭花外銷的最大據點一路走進原始山澗中,探索台灣人對蘭花的觀感和情懷。